來到菲律賓工作已經超過2年,對於這裡的一切還是不適應。
記得去年去杭州,朋友的父親問過我,會不會有想家的感覺,
當時我沒有猶豫的就回答了”不會”,也許是當時待得還不夠久,沒有那麼想家。
也或許是當時工作的公司包吃包住,很多東西都是從中國原封不動搬過來,
讓我覺得沒有那麼想家,經歷了公司倒閉,換公司、跳槽,我覺得在菲律賓的這兩年半來
我真的看到了好多以前從沒想過會發生的事情。
在台灣當學生,甚至是服役的時候,我一直都很努力想當個乖乖牌
我的心也很小,沒有想要追求甚麼高薪,只求有一個安穩的工作就好。
然而,台灣的就業市場在我畢業時那年真的很糟,印象中我退伍後大概面試了20幾間公司
投了上百封的履歷,記得第一次面試還被台北某會計師事務所的人事說太嫩,然後最後也沒錄取我,後來我很幸運面試到CMA-CGM當會計助理,不過卻也只是一個暫時性的缺。
之後我到了歐洲留學,原來希望在那能找到機會,不過歐洲的工作其實更難找,
畢竟中東難民、東歐移民、亞裔人士,各種各樣的人都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,
再加上我們對於那個地方的語言、文化都不太熟悉,找工作又變成更難的事情。
後來我回到了台灣,重新找工作,但是感覺又比2011年的時候更為艱難。
甚至還有公司在面試的時候直接和我說在去歐洲留學有甚麼用,看盡了中小企業主各種鄙視的嘴臉。2015年,我去考了台北市捷運局,筆試過了,面試卻沒過,
當時,菲律賓這邊有在招財務人員,想說試試看,於是我就來菲律賓了。
今年,我換了公司,從去年那個軟體公司重新回到博弈事業。
回到馬尼拉以後,我確實對於這個行業認識了更多,
過去只在公司內部擔任後線的財務工作,完全不知道前線的Operation.
例如,公司與代理之間如何拆帳,各自負擔的損益為多少,佣金的算法等等。
說起來其實有點慚愧,入行2年卻還不知道那些賠率,真的有點Ashamed.
但是在馬尼拉,生活氛圍確實不像宿務或克拉克,永遠都有很多人,
馬路上的車子總是塞在路上,工作的型態就是個典型的辦公室工作,
不知怎地,最近這幾個月,我有點開始想回家了,
但有時候會覺得,自己回台北會適應不了,畢竟台灣的職場文化也不好應付,酸民文化和負面情緒充斥著整的社會。
不過人生就是這樣一關一關的挑戰,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甚麼事,
今天早上在Youtube上看了一篇演講,內容是告訴我們要往自己的職趣發展,
人生不不要有太多的算計,有時候你機關算盡,到頭來甚麼也沒得到。
想想也對,我高中畢業後,念了一個會計系,本來以為這很好找工作,
哪知其實很難找,而且薪水又低,而且還不是我的興趣。
總之,一切再努力吧! 希望有天能達到年薪100萬。